展商动态 » 小米汽车新进展:“出道”便是自动驾驶,2024年将进入造车第一梯队

8月11日晚间,2022雷军年度演讲召开,One more thing 带来了小米造车方面的最新进展。

雷军介绍,小米自从宣布进入汽车行业以来,一直收到外界热烈关注,不过期间虽然保密工作做的很是到位,但是还有各种留言传出,期间也进行过各种辟谣。

雷军表示,未来两年小米就不辟谣了,会在合适的节点和大家汇报关于汽车业务方面的情况。

而在此次演讲会上,雷军透露小米选择自动驾驶作为突破方向,采用全栈自研算法。

小米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 33 亿元研发费用,已组建超 500 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同时通过全资并购以及对上下游企业的产业投资等方式,推进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中长期产业布局。

同时,小米自动驾驶技术也在此首次亮相,视频中,搭载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测试车,可以实现一键召唤、无保护掉头、自动绕行临停车辆、事故车自动绕行,环岛绕行、自主代客泊车、自动避让行人、下连续坡道等全场景自动驾驶。

而在视频结尾,小米汽车又秀出了一项新技术,车位旁边的充电机器人,在车辆停车入位后,自动伸出了机械臂,为车辆充电,实现无人值守自动补能,进一步提升用车体验。

据悉,小米自动驾驶技术已进入测试阶段。第一期规划 140 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目标是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这也是去年 3 月 30 日小米官宣“造车”至今以来的最新进展。

2024年能顺利进入第一梯队吗?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从去年成立、到今年初代自动驾驶测试首秀,小米的进度算快吗?距离 2024 年交付还剩近两年的时间,这套智能驾驶能够打磨到什么水平?

进度方面,我们可以拿小米与其他友商、尤其是跨界造车的友商进行对比。目前,能够在新车或是新智驾系统落地前,有能力和勇气进行 Demo 展示的本就没有几家,悉数盘点也就仅有小鹏、极狐阿尔法 S HI 版(华为)、智己与毫末智行。

以小鹏为首的车企,其初代 ADAS 产品采用的是供应商方案,但是在规控等方面需要花很多心血。历经多个版本的迭代后,再通过新车型推出自研的感知方案。

这样的过渡型策略一来能够让产品表现更稳定,至少底线更加可控,二来也是受限于团队初期自研能力薄弱。而毫末、华为更是早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

之于汽车领域,小米算是个新同学。快速解决技术储备不够深厚的最快办法就是买买买,去年 8 月底,小米以 7737 万美元 100% 收购一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深动科技(DeepMotion)。

虽然彼时这家公司还不到 50 人,但是却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其核心人员均出自微软亚洲研究院,随着收购的完成,深动科技内部包括 CEO 蔡锐博士在内的多名高管已全部被小米汽车「收编麾下」。

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小米汽车注册成立后的最大手笔投入,结合坊间流传的小米汽车高薪招聘自动驾驶研发人员,足以看出小米汽车对于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坚持。

在今晚的发布会上,雷军再次重申了小米汽车发展的核心战略。小米认为自动驾驶是智能电动汽车决胜的关键点。小米自动驾驶的目标是在 2024 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并且小米汽车首期投入已经达到了 33 亿元。

如果仅仅以现在的表现和人员规划来看,在 2024 年交付能力达到第一阵营的产品确实是件比较难的事情,但是小米在研发上的投入也才刚刚开始。

另外小米在人工智能算法和摄像头技术上具备一定优势,这也是自动驾驶非常关键的两项技术。

不过小米的劣势在于,蔚小理三家已经有大量量产车交付,积累了非常多的数据,而小米目前却仅有 140 辆测试车部署上路,想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需要解决大量的 Concer case,目前来看小米在这方面还需要多加把劲。

小米造车,这一年多都发生了什么?

与其他“新手”不一样,小米自2021年3月官宣造车就表示,决定以全资的形式,对智能电动汽车项目进行开发,雷军也说过在未来十年,自己准备好了100亿美元投入造车计划,按照他的规划,小米首款车型预计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意味着在汽车领域尚无经验的小米要在3年的时间内完成从0到1的汽车研发的全周期。

而近日随着周钘的加入,似乎也宣告了小米造车已经完成得比较顺利,即将筹划营销部分了。而短短一年半内,小米造车井然有序,并不像恒大的“买买买”那么浮夸,而是根据所需,在各个领域都有涉足,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超5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涵盖智能驾驶、车载芯片、动力电池、整车等众多产业链核心技术领域。

超强的整合能力,也是让人们看到,小米造车还是比较靠谱的,并不是囫囵吞枣,在招兵买马上,小米也并不含糊,在去年9月,小米汽车成立之初,团队仅17人。而后截至目前,小米集团汽车业务研发团队规模已超过一千人,也这些人里面也不少有各行各业的大佬。

除此之外,从2021年官宣造车之后,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小米开始在汽车领域进行相关专利布局,2021年12月-2022年6月,该公司一共申请了73项专利,其中包含42项与自动驾驶技术相关的专利,以及21项电池电机相关的专利。

自动驾驶发展现状如何?

2016年,《“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发展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并将其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各地积极推进高等级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应用,开放测试道路、出台管理细则,推动无人驾驶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落地。我国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究可以算得上行业领先。

目前,自动驾驶分为两派,分别是“激光雷达”和“纯视觉计算”两派。

激光雷达派的优势首先是能获取空间的深度信息,其次由于其自发光源,无需外界的灯光辅助,比纯视觉方案来得更简单。目前,各大自动驾驶方案大厂都逐渐用混合固态的激光雷达来取代传统的旋转式激光雷达。

劣势:一是激光雷达的方案不够成熟,激光雷达的分辨率远低于摄像头的程度。雨雾天气下,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会大打折扣。二是成本更高,激光雷达的X,Y,Z, 反射率信息,甚至RGB信息对CPU的处理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更好的CPU需要更高的价格。

目前,在汽车行业,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车企新车的竞争焦点之一,与此同时围绕激光雷达的“军备赛”也已开启。

纯视觉计算方案的优势很淳朴那就是成本低。其次纯视觉计算方案目前在识别这块的优势很明显,它的分别率高,软件,硬件都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

劣势在于纯视觉计算方案的深度信息终归是靠训练出来的,这就涉及样本库是否足够丰富,而且纯视觉方案需要高精度地图来配合。纯视觉计算方案代表车企就是特斯拉,目前我国一些地点还是实行特斯拉禁止通行

自动驾驶未来将何去何从?

8月8日,交通运输部就《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为适应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趋势,鼓励和规范自动驾驶汽车在运输服务领域应用,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在系统梳理总结自动驾驶汽车试点示范运营情况的基础上,对自动驾驶落地过程中自动驾驶车辆的路权、数据安全、车辆保险等关键问题作出了规定。

这标志着我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也将进一步丰富自动驾驶落地场景并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并提高社会的接受度。

目前相关法规正在从生产领域逐渐向使用和服务相关领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也表示自动驾驶更好地走向生产生活是发展趋势,从主驾配备安全员到方向盘后无人再到真正实现车内无人化正是自动驾驶发展之路。

返回顶部